晓静
獻給十五歲的自己
晓静是一个好孩子。过五关斩六将,终于在十五岁那年考入叉市最好的高中部:叉叉中学高中部。
1
四岁那年,晓静突然胃痛。奶奶让她靠暖气片站着,说这样站一会儿就好了。晓静拿着饼干绝望地看向镜子。
奶奶突然说:“照镜子吃东西会死掉!”
“为什么?”
“照镜子吃东西脸上会长满痘然后死掉。”
2
十岁那年,流感席卷叉市,晓静不幸中招。感冒严重咳嗽不止,鼻腔像被塞满一样无法呼吸。因为是低烧,妈妈说再观察一下,晓静人如其名地等待着。最终,呼吸困难使她难以入睡,祈求妈妈带她去医院就医。
凌晨坐在去儿童医院的出租车上,晓静想:我以后要当医生,这样就不会在生病的时候这么难受了,这样我就能自己救自己。
3
十三岁那年,晓静在初中班主任叉师的带领下坚持写自省本,励志成为一个滴水不漏的人。阳光女生的评选中晓静落选了,她是一个安静的女生,学习之外和同学没有什么交集。
4
中考那年,叉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上届学生为十八岁而写的文章。晓静大受震撼,从对方的文字中感受到雾,也可能是雾霾。
5
高中,晓静常常身体不舒服却查不出病。去医院标配心电图血常规,然后获得一句:没什么问题,好好休息。
妈妈觉得晓静是在装病,想不明白自己花费那么多精力怎么养出这样的孩子。班主任叉叉让晓静好好反思自己,说等到高三还这样考不上好大学就完蛋了。
晓静只是如往常一样:安静。
一切都在沉默中悄悄发生着变化
6
高考结束后,晓静消失了。
寫在最後:
這是我受張春xx理論啟發,在11.9開始寫的大綱。
曉靜在這裡是絕對「完美」的受害者,有些人最喜歡的那種。我沒有能力加更多的人物以及對話,但弄巧成拙。在曉靜的人生裡她實實在在地受到了傷害,而施暴者為什麼會這麼做?是不是有難言之隱?這些問題都不在我的能力範圍內,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。希望所有人明白:施暴者有再多的難言之隱甚至本身也是受害者的情況下,受害者也是實實在在地受到了傷害。沒有任何解釋可以減輕受害者的痛苦。
曉靜是我嗎?曉靜是我。我是曉靜嗎?我不是曉靜。
我還寫不出一個完整的角色,一個完整的角色需要其他角色互相襯托,那就複雜起來了: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的時候,她痛一下會怎樣?
我怕自己拿捏不好一釐米的距離,把曉靜的痛苦寫少一釐米。
最開始我覺得寫完發在這裡再加上我自己對之進行解析,可以帶給觀眾脫口秀般的精彩體驗,也娛樂一下自己。把xx寫成叉叉的原因是我要所有看得懂中文的人直接唸出來,X還是模糊,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是英文字母X,也就不念叉了。
到處給人解釋一遍之後我自己笑不出來了,因為所有事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。曉靜是有自我意識的,她渴望保護自己。如果寫的再具體一點,她就不「完美」了。而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?我就是不「完美」的那個。曉靜是我嗎?曉靜是我。曉靜受到的傷害我受到同等嗎?同等。有因為我的不「完美」減輕一點痛苦嗎?沒有。
聲音被湮沒在所有受害者裡面,善良的小孩永遠心疼別人,缺愛的小孩無條件愛著所有人。自己的感受真實存在過,卻被自己親手淹沒。
親愛的女孩,不要這樣。
也許有天我能拿捏好曉靜的一釐米,但我永遠不可能概括女孩在成長中所遭受的一切不合理不公平。每一件具體的小事所構成的人生裡,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受。🫂
两年后
晓静出现在叉叉中学高中部,找到叉叉老师调出高中成绩单以便申请大学。
叉叉老师晴天霹雳!“你现在还没上大学啊?”
“那我问您一个问题”,晓静微笑着,“是十八岁死了好还是二十岁上大学好?”


